音声海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610|回复: 0

【佛学知识】《心经》

[复制链接]

8943

主题

8943

帖子

3万

积分

实习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31055
发表于 2023-12-16 11:38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佛学知识


《心经》



《心经》实际上就是叫我们要转识成智,把你所有的五蕴全部转成智慧,就是般若。如果你看穿了五蕴,你就有智慧了,所以叫转识成智。


“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”的“时”是什么意思?“时”这个时间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都要行“深般若”,也就是说,不管现在、过去还是未来,都要学大乘佛法的“深般若”,就是最深的智慧。《金刚经》里有没有讲?虽然是般若波罗蜜多“时”,实际上这个时间可以指过去,可以指现在,也可以指未来的空间,也可以指三维空间、四维空间,都可以指。但是这个时间,在《金刚经》里有讲过吗?过去不可得,现在不可得,未来也不可得。也就是说,今天在学智慧中就要明白过去、现在、未来都不可得。


菩 薩为什么特别幸福?为什么叫“西方极乐世界”?菩 薩的心都是一样的。如果今天念 經的人每个人心都很善良,你们是不是会相处得非常开心?菩 薩的心都是一样的。为什么我们人这么可怜?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,人的心每个人一个心,一千个人千人心,一万 个人万人心,所以你想想看,每个人都想自己的事情,怎么可能幸福? 菩 薩的心都是一样——慈悲,他们同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,所以菩 薩都有智慧,都是这个心。如果你们今天都是学佛人,都去做善事,一心一意,都去帮助别人,相互之间没有自私的心,你们是不是会活得很快乐?是不是会相互帮助?你们现在的烦恼是怎么来的?就是每个人想每个人自己的事情,你们不是一心一意,所以不能得到如来真谛。菩 薩为什么在天上这么快乐?因为你想什么,我也想什么;你想帮人,我也想帮人;你对别人好,我也对别人好;你想对他好好的, 他也对你好好的。你说会有烦恼吗?你们这里呢?人家对你太好了也怀疑的,“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?”人就是整天动小脑筋。菩 薩就是真心对人。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心是一样的,想的是一样,做的是一样,所以菩 薩跟菩 薩开心啊。观世音菩 薩跟大家都好,为什么你们求菩 薩有的灵,有的不灵?有善心,有慈悲心,求观世音菩 薩就灵; 你今天求菩 薩不灵,就是因为你还没有跟菩 薩一心一意,没有心佛合一,所以你求菩 薩不灵,因为你没有感动她的心。我们妄心太重,一百个人、两百个人、一千个人都有妄心。


大家要明白,未来的菩 薩一定是照见五蕴皆空,过去的菩 薩也是能够照见五蕴皆空,菩 薩都能照见五蕴皆空。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佛人也要照见五蕴皆空?因为我们要学菩 薩所走过的路,我们必须看穿人间的一切烦恼。看穿你的“想”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我拿“想”出来举个例子。你们越想越害怕,最后人家告诉你不要害怕,没事的,你是不是放下了?你刚刚想过的事情不就没了吗?所以菩 薩就告诉你们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全部都是想的时候有,想过了就没有。是不是到最后都是空的?空的就是没有。


把《心经》再浓缩成一个字,实际上就是“照”,就是观照,寻找观照。比方说,孩子你要照顾吗?为什么《心经》里要“照”?就是观照你的心,把你的心好好地观照,你的心就不会出毛病了。你的整个人生出毛病,是因为你的心出毛病了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也好,《心经》也好,最后讲的就是要照看好你的心,不要让它出差错。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让你要照,观照自己。管住自己也叫“照”:管住自己不要造孽,管住自己不要去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就是观照,好好地照住你自己。你们现在身体要不要照?吃太多肠胃会不会出毛病?恨太多是不是肝肠寸断?天天管住自己,就不会出差错;天天管住自己, 照看好自己脚下的路,照看好自己的心,不要让它去贪。看佛法、学佛法也是照,观照好自己,你就成功了。


所以讲到底,《心经到最后就是“照见五蕴皆空”的“照”。照到最后,你能不能到彼岸?照精进,你说精进可以,精进到最后你没有观照,只有精进,走错路了呢?你忍辱,忍到后来憋不住了呢?脑子出毛病了呢?照是什么意思?就是照看好有没有出差错,有没有精进,有没有忍辱,都可以照。所以“照见”,要彻底地明白,照见五蕴都是空的,那你这个人就离空得乐。


每个孩子都要乖一点,你们生一点气,就是在伤一点自己的命;每天开一点智慧,就在延续你们的生命;每一天想得通,能够照见,看穿五蕴都是空的,你们就长命百岁了。你们告诉我,人可怜不可怜? 有几个人看得穿的?“这是我的,那是我的”“我要面子”,你们有什 么?你们一辈子有过多少面子?没了。你们一辈子没有过多少面子? 也没了。要什么面子?活着就好好念 經,好好地越过自己人生的障碍,好好地克服自己。人最傻的就是不停地在伤害自己,要学会不去伤害自己,自己才活得长;天天在伤害自己,你们能活几天?天天生气,气得头发白了,皱纹来了,口干舌燥,心脏乱跳。


想通了,不要去烦了,有什么好烦的?一切都是缘分。整天板个脸,就看出你的一生就是苦到今天。今天脸还板着、笑不出来的人,说明已经苦到今天了,苦得脸都笑不出来了。我希望你们开心大笑。开心大笑的人真的想通了、放下了;笑不出来的人,觉得師 父讲得都 对,都明白,想开心但开心不出来,就是还想不通。有什么想不通了? 记住一句话:车到山前必有路。学佛了,你还怕什么?没学佛应该怕,走在马路上都怕掉个花盆下来把你砸了。你现在学佛,你怕什么?我告诉你,没有烦恼,不要去想,越想越烦,越烦越要想,人就是这个毛病。想什么?想到后来神经病,神经病就是想出来的。神经病怎么来的?不就想出来的?想不通,一直想不通,到最后呢?一切都是缘分,缘分过了就没了;没了,有新的缘分来了。观世音菩 薩天天在照看着我们。好好修心,开开心心,不烦恼,什么都想得通。有些老妈妈一生吃了很多苦,到了晚年修心之后,问她:“老妈妈,你过去怎么怎么......”“哎呀,过去了,不要谈了。过去不修心,什么都不懂, 现在我想明白了,我一点都不烦恼。”要调节的,要照见五蕴皆空。天天念《心经》,每一个字你们都要好好念,《心经》每一个字都是这么有智慧。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就是轮回。有的会没有,没有了又会有,就是叫你们想开。没有的东西会有的,有的东西又会没了, 你知道这个东西会没有,你还会难过吗?知道这些东西没有了,以后也会有,你又不难过了吧?这不是智慧啊?好好修心。


菩 薩跟菩 薩,每位菩 薩都有慈悲心,所以他们没矛盾。在天上也是的,你想什么,我也想什么。所以一对夫妻,老婆想什么,老公也想什么,会吵架吗?菩 薩就是的,这位菩 薩想什么,那位菩 薩也想什么,大家一心一意的,全部都是佛心。我们人呢?你想你的,他想他的,一万个人想一万个人的,你说怎么能够凑在一起?人心就是不古, 搞来搞去,所以要做好这个思想准备的。有时候,要说动一个人,他怎么可能马上就被你改变观点?不可能的。所以要慢慢地做些工作,大家都想菩 薩所想,做菩 薩所做的事情,那你跟他一定合得长,一定好得长。像你们这些孩子,因为我跟你们都在学菩 薩,我学的菩 薩跟你们学的菩 薩一样,你们想想看,你们以后跟我一定好得长。


~  广播讲座第二十六集  ~


跟你们讲讲《心经》,因为你们天天在念。《心经》里其实有个非常重要的秘诀,就是讲的“心”。《心经》的“心”包括四种力量。第一种力量叫慈悲神力——是观世音菩 薩,慈悲的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。 你去看,一个慈悲的人可以化解所有的烦恼和痛苦。对人家好、慈悲的话,有一种神力的,叫慈悲神力。《心经》的第二种力量叫智力。大智慧是哪位菩 薩?记住了,文殊师利菩 薩。《心经》里面有智慧。第三种,《心经》里有一种法力,菩 薩都有法力,哪位是法力最大的? 是行——大行普贤菩 薩。行力就是法力。还有一个叫愿力。哪位菩 薩是“愿力”?地藏王菩 薩。


你看《心经》的“心”字厉害吧,一个“心”字就会有四种神奇的力量隐藏在里面。经常念《心经》的人会有力量,很强的力量。《心经》就是观世音菩 薩叫我们要明心,因为凡夫没有明心,所以烦恼在作业——业力的“业”。烦恼作业之后,就受无边生死苦。《心经》讲“观自在菩 薩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”,就是教我们认识自己,“观自在”就是让我们认识自己。很多人不认识自己,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、吃几碗饭、能够做什么,什么都想做,什么都做不好,还牛得不得了。所以菩 薩就是让我们观自在,好好地先认识一下自己。自己都不认识自己,怎么能度自己?很多人学佛之后改得了毛病吗?为什么改不了自己?发愿的时候觉得自己能够控制的,“菩 薩,我发愿”,为什么发了愿又违愿?因为不了解自己。毛病已经到骨髓里了,很难改掉,不是跪在菩 薩面前说“我要改” 就改得掉的。所以,学佛要“观自在”,菩 薩要你们自己先了解自己,才能度自己。佛要我们先认识自己,才能认识众生。所以佛度众生。看看自己缺什么就做什么,应该拥有什么,自己就好好去弥补什么,叫应机说法。认识自己,认识众生。


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,于一切法不得自在——在人间的法相中,被世间所有的物欲、人和事所束缚,所以他们不得自在。想想看,你们今天有欲望吗?“我要这个”“我要把家弄好一点”“我要有钱,我要有名,我要有利”“我要孩子好一点”,这都是欲望,所以你们被这些控制住了。我曾经跟你们讲过,你对哪件事情特别感兴趣,你就被哪件事情绑住了。你对孩子要求高,你就被孩子束缚住了。所以很多人就慢慢地离开了菩提心,去观色,就是著色。没有菩 薩的心,你去看这个有色世界,就会被这个世界所缠扰,那么你就不得自在。


反过来,这句话就是告诉大家,要好好地观自己在人间是不是自在,不能被人间所染著,不得自在。现在的人鼻子一闻香,为香所染,为香所束缚,不得自在;有时候讲话,“哎哟,不能讲错,不要去得罪这个”,被文字所束缚,又不得自在;你的心、触觉,“我这个心难受, 我这样说话会对不起自己,觉得良心上过不去”,你被外尘所染、内尘所染,又不得自在。你说说看,你怎么能够“观自在”?


所以菩 薩让我们要观心无常,看到自己的心是无常变化的。要观心无心,心空境寂——知道这个心最后可以有,也可以没有。你们睡觉之前,一件很难过的事情本来是想不通的,后来实在疲倦得不得了,最后想想:“管它呢,空掉了,不要去想了,有什么好想的?想了也改变不了,明天再说吧。”空了吗?空了之后怎么样?寂了,睡觉。空了之后睡觉,想都不想了。“有什么好想的?这世界不就这么回事吗?”好了,寂静了。一直保持寂静,到后来涅槃了。打坐的时候两个腿一盘,脑子什么都不想,不是寂静了吗?寂静到最后怎么样了? 涅槃了。因为人间的一切法都不是真的。


很多人观,观不了自己的自在,因为观所有的东西:你观财,会引起自己的贪心;观色,就会拥有色心;观名,会有求名的心。所以叫你们要离境——离开这些境界,到最后要观自己的心,观心无心— —观心要观到自己没有心。烦什么?有什么好烦的?人生不就这么回事?无心了,心空了,境寂了。一切法如幻如化——所有人间的一切,都像梦幻泡影一样。当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时候,你一切法得自在,什么都得自在了。


再跟你们讲一句,“照见五蕴皆空”。五蕴是什么?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色是什么?看见,眼睛看见颜色吗?受,感受有吗?想,脑子天天在想吗?肚子饿想吃饭,身体累了想睡觉,是不是“想”?行为呢?思维上的行为是看不见的,你如果路过一个银行,脑子里想: “我过去抢一下好吗?”是不是思维当中的行?识是什么?固定的意识,这个意识已经固定了。什么叫“照见”,把它看穿就是“照见”, 要用般若智慧来看穿它,因为人是看不穿的,只有用般若智慧。般若不是向外求,而是向你的内心来发现它。你自己心里有五蕴,被五蕴所缠扰,要想让“五蕴皆空”,是不是往心里“照见”?用最简单的白话佛法告诉你们,“照见”就是“看穿”,看穿了这个事情。但是你看不穿的,很多人想不通啊,别人劝了半天,还是想不通;明天再来劝你,“我还是想不通”——你看不穿。所以菩 薩叫我们照见自己思维中的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全是空的。如果你被五蕴所缠扰,你就不能认识自己。很多人做出来事情,“我怎么会做这种事情呢?我为什么会做这种......”你就是做了,因为你自私的心让你做了,你不了解你是一个很自私的人。很多夫妻吵架,他说你自私,你说他自私。


“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”,实际上这个“深”很重要。大乘佛法这个般若是深的,就称为“深般若”;小乘佛法这个般若就称为“小般若”。“行深”就是要去行大般若——大智慧,就是大乘佛法这个“般若”。要理解《心经》“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”,也就是说,今天学《心经》,要懂得今天在行大乘佛法的时候,要明白自己是不是拥有善根,是不是在深般若中能够去做、去行。能照见五蕴皆空吗?很多人一辈子“照”不见的,死的时候想不通、看不透,“凭什么我一辈子被他欺负?我要走了,我气死了”,很多人真的被人家气死的,他就想不通, 他能照见五蕴皆空吗?想不通啊!


五蕴是众生,也是你自己,因为你自己是众生。如果要认识自己,你就在五蕴中。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要懂得,人都是用虚妄心活在这个世界上,只有把人间这个虚妄心、我执心全部去掉,只有把菩 薩的心放在心中,才是一个没有贪心的人,才能照见虚空,拥有菩提心。


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必须要空性,要照见自己的五蕴?因为有了五蕴,你就会有烦恼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:看见好的东西想要吗?烦恼吧?感受开心、不开心,难受、不难受,是不是“受”了?受了之后会不会影响你?想蕴,想吗?什么事情想过来、想过去,想来想去想不通,越想越想不通,越不想越要想,不想也没办法,就是想,想到后来想出事情。照见五蕴皆空,你就看见佛陀、菩 薩在你心中,你的心中就是净土。看穿的人是不是心中有佛?不跟人家争的人是不是心中有佛?看穿之后,是不是心中拥有净土了?


~ 广播讲座第二十五集  ~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音声海

GMT+8, 2025-5-1 14:34 , Processed in 0.102435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